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学术前沿 | 大城市会损害城市规模分布的稳定性吗?——跨国实证研究

发布日期: 2021-01-24   作者:   浏览次数: 61

大城市会损害城市规模分布的稳定性吗?——跨国实证研究

 

作者姓名:孙斌栋1,2;张婷麟1,2*;王妤1,2;张亮靓1,2;李琬1,2

作者机构:

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

2.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

发表刊物:Cities

引用格式:Sun, B., Zhang, T., Wang, Y., Zhang, L., & Li, W. Are mega-cities wrecking urban hierarchies? A cross-national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city-size distribution. Cities, 108, 102999.

 

摘要:巨型城市数量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急剧增加,引发了人们对城市规模分布极化的恐慌。长期以来,很多国家的政策制定者都试图通过针对性的空间干预政策控制大城市的增长,从而减少城市规模分布极化,但缺少相应学术依据。本文利用跨国数据描绘了国家城市规模分布演化趋势,并实证检验影响城市规模分布和城市增长率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发现,1)世界城市规模分布及各国城市规模分布在过去70年内都保持相对稳定;2)国家城市化水平会促进小城市更快增长,从而阻碍城市规模分布的极化;3)影响城市规模分布和城市增长率的因素效果相互抵消,是保证城市规模分布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一、引言 

城市规模分布是城市地理中一个经典又有趣的理论,它基于现实问题出发,发现城市规模分布似乎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空间经济学代表学者藤田昌久(1999)曾经评价城市规模分布现象:描述现实世界的数据所提供的图景是如此令人惊讶的简洁。克鲁格曼(2000)也曾坦言,规模位序分布是我们目前已知的最有利的统计关系之一,但却没有明确的理论基础。因此,检验城市规模分布是否能长期保持稳定,以及为什么能保持稳定抑或是会被哪些因素打破稳定,成为学者竞相争夺的城市地理理论皇冠上的明珠。

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巨型城市不断涌现、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引发了媒体和学术界对于城市规模分布是否还能继续保持稳定的关切和担忧。更具体地说,越来越多的人涌向特大城市,是否会破坏城市体系的平衡导致“极化”,从而进一步造成社会经济资源分配的不平衡(联合国,1993),甚至阻碍社会经济增长(Henderson2003)?这一疑问亟需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提供答案。

本研究基于这一现实背景,利用全球1950-2018年城市人口规模的面板数据(来源于联合国2018世界人口展望),为近70年各国城市规模分布演化情况提供了一个新的检验。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进一步探究了城市规模分布以及不同规模大小的城市增长速度的影响因素,旨在为城市规模分布这一相对稳定的现实规律提供一个可能的解释。与以往Henderson & Wang (2007)的研究相比,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更长时间窗口的检验;考虑了更多国家及城市层面的影响因素,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异质性检验,也进一步丰富了城市增长理论的实证模型。


二、近70年各国城市规模分布的演化 

尽管过去70年间有很多城市达到了巨型城市的标准,但中小城市仍然承载了绝大多数的城市人口。如图1所示, 2018年超过800万的城市升至43个(1950年仅有3个),其中有11个城市超过了1700万,但小于100万的城市人口总和仍旧占总人口的57.81%

 

1  1950-2018年的世界城市人口分布

 

就城市增长而言,绝大多数的全球新增城市人口在这70年间来源于中小规模的城市。图2显示,城市人口从1950年至2018年共增加了34.7亿。其中,只有7.27%来自于人口超过1700万的巨型城市,但人口小于100万的城市占了人口增长总量的53.97%

 

2  1950-2018年世界城市人口规模增长

 

三、实证模型设计

我们把世界所有城市进行规模-位序的分布分析发现(图3),近70年来尽管整体城市规模不断增大(斜线右移),但是城市规模和位序之间的关系始终保持了稳定(斜率基本维持不变)。

 

3  世界城市规模分布

1950, 1970, 1990, 2010, 2018

 

更进一步的,利用规模-位序斜率关系计算的帕累托指数测度每个国家的城市规模分布(图3),对1950-2018年间各国城市规模分布情况进行核密度分析,发现多年来各国的帕累托指数分布情况基本维持在稳定状态,且大部分国家的帕累托指数维持在1左右。

 

4  世界各国城市帕累托指数的核密度分布图

 

为探究城市规模分布稳定性的原因,我们分别设计了以国家城市规模分布(帕累托指数)、城市规模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的实证模型,分析国家规模、国家经济发展、经济地理因素、政治因素、国家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并采取了滞后变量以及工具变量的方法,对模型潜在的反向因果问题进行了处理。城市规模分布模型用以直接检验不同变量对城市规模分布均衡还是极化的影响;城市增长率模型补充判断影响城市规模分布影响因素,若某些因素增加带来大城市增长更快,则城市规模会趋向于极化,相反,如果该因素更有利于小城市的增长,则整体的城市规模分布趋向于均衡化。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巨型城市是否正在破坏城市规模分布的稳定性,这一问题的答案需要依托全球尺度的长期跟踪检验。我们的实证结果并没有发现“特大城市是否正在破坏城市规模分布稳定性”的明显证据,因此目前尚无充分的理由担心城市规模分布的极化。具体证据如下:

1)从近70年的演化来看,中小城市(而非大城市)的增长仍然占有重要的主导地位;各国的帕累托指数分布也基本维持稳定状态。

2)不同变量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方向不同,使得不同因素之间的作用相互抵消,从而保持了国家城市规模分布体系的稳定。全国城市人口的增加会使得一个国家的城市规模分布变得更加均衡;但基础设施技术的改善可能减少大城市集聚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

3)不同因素对不同规模大小的城市人口增长率具有异质性的作用。国家城市人口规模、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使得小城市增长的更快,而城市市场潜能、国家脆弱程度更有利于大城市的快速增长,最终实现整体城市规模分布的稳定。

 

事实上,政策制定者往往认为城市规模分布的极化与空间公平正义的理念相悖,并试图通过有针对性的空间干预措施减少人口在大城市的过度集中。我们的长期研究结果表明,至少目前来看,还不需要过于担心城市规模分布的极化。此外,应对未来城市规模分布的演变进行政策干预仅仅依靠人口干预是远远不够的,应辅以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经济政策,以实现空间效率和公平。

[研究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ZDA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