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学术前沿】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碳排放吗?

发布日期: 2020-05-03   作者:   浏览次数: 61

中国市域多中心空间结构对CO2浓度的影响

Effects of the polycentric spatial structures of Chinese city regions on CO2  concentrations

作者姓名:孙斌栋1,2;韩帅帅*1,2;李琬1,2

作者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 

2. 华东师范大学未来城市实验室,上海 200241

发表刊物:《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引用格式:Sun B, Han S, Li W. Effects of the polycentric spatial structures of Chinese city regions on CO2  concentration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2020, 82: 102333.


【摘要】为了实现城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城市规划中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价。鉴于以往的研究结论不统一、缺乏可靠的评估方法以及可量化的机制研究,我们利用经济普查的就业数据构建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市域的空间结构指数,以此来探究多中心结构与CO2浓度的关系。空间计量分析显示,多中心结构有利于降低市域的平均CO2浓度。从空间上看,多中心结构显著降低了主中心的CO2浓度,而轻微增加了次中心的CO2浓度。进一步对影响机制的定量分析发现,多中心结构的减排绩效是通勤时间的减少和工业企业向次中心转移带来的CO2减少和家庭排放增加的平衡结果。


引言

城市空间结构被认为可以影响CO2的产生和扩散。例如:紧凑型城市更有利于实现非机动化出行,从而减少交通排放,而蔓延发展则会让人更依赖汽车。但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中国正在实施的多中心城市空间政策是否影响碳排放尚不得知,本文通过提供实证证据为城市区域的环境改善提供经验。


理论假说

基于现有研究和可用的数据,我们提出空间结构影响CO2浓度的三个可能路径:交通、住房和工业。即,多中心结构通过减少出行时间和拥堵来减少交通碳排放;多中心结构增加了副中心的住房面积,从而增加了家庭碳排放;多中心结构将工业企业分散到副中心,从而降低整个市域的平均CO2浓度。


图1 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影响CO2浓度的中介效应


实证发现

考虑到CO2的流动性造成的空间依赖性,我们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估计,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检验,结果显示,城市越多中心,CO2的浓度越低。

机制一:转移效应。多中心结构显著降低了主中心的CO2浓度,而轻微增加了副中心的CO2浓度。

机制二:中介效应。多中心结构显著降低了市域的通勤时间,增加了家庭平均住房面积和,并促进了重工业向副中心分散。


政策启示

多中心空间政策具有降低CO2浓度的作用,但是在政策执行中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规划应促进职住平衡,这已被确定为减少通勤时间和交通CO2排放的关键。其次,应倡导合理的住房类型和面积,避免追求大户型,从而增加CO2的排放。最后,重污染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实践,减少碳排放和伴随的空气污染物,以防止外围地区的恶化。


[研究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ZDA068),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YBNLTS2019-03),中国留学基金委(201906140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9M65008),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YJCZH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