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学术前沿 | 建成环境对社会资本的影响:探究通勤时间与社区安全感的中介效应

发布日期: 2022-09-09   作者:   浏览次数: 14

建成环境对社会资本的影响:探究通勤时间与社区安全感的中介效应


作者姓名:孙斌栋1,2,3,4,林杰5,尹春1,2,3,4,*

作者机构: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上海,200241;

2.崇明生态研究院,上海,202162;

3.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上海,200241;

4.华东师范大学未来城市实验室,上海,200241;

5.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92;

发表刊物:Travel Behaviour and Society

引用格式:Sun, B., Lin, J., & Yin, C. (2022). Impact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on social capital in China: Mediating effects of commuting time and perceived neighborhood safety. Travel Behaviour and Society, 29, 350-357.


摘要:城市规划师通常希望通过改善建成环境来促进社会资本。然而,现有研究对于建成环境影响社会资本的路径尚不明晰,尤其缺乏来自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证据。本研究基于中国情境,探讨了建成环境如何通过通勤时间和社区安全感来影响居民的非正式社会资本。本研究利用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使用广义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了建成环境、通勤时间、社区安全感和社会资本的关联。结果表明,较高的人口密度会通过增加通勤时间和减少社区安全感降低社会资本,这与欧美新城市主义的论点相反,可能与国家建成环境特征不同有关。邻近商业中心通过减少通勤时间促进社会资本。较高的设施密度和邻近公交站通过提高社区安全感促进社会资本。这些发现为理解建成环境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联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言


非正式的社会资本(如社交网络、互惠规范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促进个体教育、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许多国家都面临着社会资本下降的问题。为此,不少学者希望通过城市规划增强人们的社会资本。在理论上,Jacobs(1961)提出紧凑的建成环境会鼓励更多的非正式交往,进而增强社会资本;而Wirth (1938)则认为紧凑和高度密集的城市会减少个人空间并增加拥挤感,导致更低的社会资本。在实证上,现有研究观察到的建成环境与社会资本的关联尚未达成共识,且缺乏对建成环境影响社会资本路径的实证证据。

基于相关理论和实证文献,本文构建了建成环境影响社会资本的理论框架(图1)。在该框架中,建成环境存在两条影响社会资本的路径,即基于活动的路径和基于情感的路径。基于活动的路径强调紧凑的建成环境通过促进主动生活方式(例如,主动出行和活动参与)来培育社会资本。然而,基于情感的路径则强调紧凑的建成环境会通过负面的环境感知(例如,过度拥挤和缺乏安全感)而减少社会资本。此外,建成环境还可能直接或通过其他路径影响社会资本。

1  建成环境影响社会资本的理论框架


二、数据与方法


研究数据来自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城市样本。为识别建成环境影响社会资本的路径,采用广义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因变量是被访者在其居住社区中的非正式社会资本,包括熟悉、信任和互助。这三个变量分别通过李克特五点量表测度。

受限于研究数据,中介变量仅包括了通勤时间和社区安全感,分别作为基于活动和基于情感路径的代理变量。

感兴趣的变量是建成环境变量,包括人口密度、设施密度、到最近公交站的距离、到最近商业中心距离。其他控制变量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性别、家庭年收入、户口、教育和居住时间、社区流动人口比例和社区贫困率。


三、结论与讨论


1)建成环境与通勤时间

人口密度与通勤时间呈正向关联。这一发现与欧美的实证结果不同(Lee et al., 2009, Schwanen, 2002),但却支持了以往基于中国情境的研究发现(Dai et al., 2016, Sun and Yin, 2020)。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国城市的人口密度远高于欧美城市,人口过度密集造成了交通拥堵,进而导致通勤时间增加。

到最近商业中心距离与通勤时间呈正相关。商业中心作为工作场所可达性的代理变量,远离商业中心意味着较长的通勤距离,这与通勤时间呈正向关联。

2)建成环境与社区安全感

人口密度与社区安全感呈负相关。一方面,更高的人口密度提供了犯罪环境,可能导致更多犯罪和更低社区安全感。另一方面,高密度社区的人们更有可能听到犯罪新闻或看到越轨行为,从而降低了其社区安全感。

设施密度与社区安全感呈正相关,到最近公交车站的距离与社区安全感呈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公共设施和公交可达性可以提高社区安全感。这可能是因为公共设施和公交站点周围通常有监控器,这也有助于减少人们对犯罪的恐惧。

3)建成环境、社区安全感、通勤时间和社会资本

社区安全感与社会资本呈正相关,而通勤时间与社会资本呈负相关。因此,社区安全感和通勤时间都是建成环境和社会资本之间关联的中介变量。具体而言,较高的人口密度通过增加通勤时间和降低社区安全感来降低社会资本,这同时支持了基于活动和基于情感的路径。邻近商业中心通过减少通勤时间来增加社会资本;更高的设施密度和邻近公交站则通过提高社区安全感来促进社会资本。


四、学术贡献与启示


本文潜在的学术文献:

1)为建成环境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联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发现,虽然较高的设施密度与社会资本正相关,但较高的人口密度与社会资本呈负相关。

2)确定了建成环境影响社会资本的机制。研究发现,通勤时间和社区安全感都是人口密度与社会资本的中介因素,同时这支持了Jacobs (1961)Wirth (1938)的论点。

3)基于中国情境的研究为其他高密度发展中国家优化建成环境以促进社会资本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研究启示:

1)规划者需要认识到建成环境与社会资本具有相关性。虽然较高的人口密度可能会减少社会资本,但较高的设施和目的地可达性有助于增加社会资本。因此,政策制定者应注意在改善目的地可达性的同时避免人口过度集中。

2)基于活动和基于情感的路径都是建成环境影响社会资本的中介机制。增强居民社区安全感、减少交通拥堵都有助于促进社会资本。

3)建成环境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可能具有情境效应,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发现未必适用于高密度的发展中国家。因此,政策制定者在优化建成环境以促进社会资本时,需要格外关注当地实际情况。


 [研究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01184420712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06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0M6812272022T15021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华东师范大学新文科创新平台(2022ECNU-XWK-XK0012022ECNU-XWK-ZX02)、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20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