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住地紧凑度与年轻人通勤行为的关系:来自中国上海的证据
作者姓名:尹春1,2,郭睿3,孙斌栋1,2*
作者机构: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200062
2.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上海,200241
3.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92
发表刊物:《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引用格式:Yin, C., Guo, R., & Sun, B.* Effect of Compact Residences and Workplaces on Young Adults’ Commuting Behavior: Evidence from Shanghai, China.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2022,148(2), 05022004.
摘要:减少年轻人小汽车出行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因为他们的出行行为正在塑造未来的出行趋势。然而,以往的研究较少关注中国情境下职住地紧凑度对年轻人通勤行为的影响。此外,很少有研究考察紧凑度对年轻人通勤行为的作用路径。为了填补上述研究空白,本研究使用2013 年上海“80后”(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调查数据,采用广义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职住地紧凑度是否会影响年轻人的通勤方式选择,以及汽车保有量和通勤距离是否是中介变量。结果表明,职住地紧凑度都与年轻人的通勤行为相关,但居住地紧凑度影响更大。此外,研究发现汽车保有量和通勤距离都是居住地紧凑度和通勤行为的中介变量,但两者都不是就业地紧凑度和通勤行为关系的中介。本研究得出结论,在居住地和就业地采用紧凑的土地利用政策有可能减少中国年轻人的驾驶行为。
一、引言
建成环境是影响通勤行为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发现,紧凑的建成环境有益于促进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出行,减少小汽车出行。然而,在现有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亟待填补。第一,缺乏关注年轻成年人(24-33岁)的通勤行为。年轻人的通勤行为可能塑造城市未来的出行趋势,尽早地培养他们积极出行的习惯,有益于更长远地减少小汽车出行。第二,较少研究同时考虑居住地和就业地建成环境对中国居民通勤行为的影响。不仅是居住地(出发地)建成环境,就业地(目的地)建成环境也与居民通勤行为密切相关。尽管一些西方研究已经探究了职住地建成环境的作用,但基于欧美低密度情境的研究发现未必适用于高密度的中国城市。第三,鲜有研究探讨紧凑型建成环境影响居民通勤行为的作用机制。一些研究认为,建成环境能够通过影响居民汽车保有量和通勤距离,进而作用于通勤模式;但只有较少研究对这些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基于上述研究不足,本文探究了居住地和就业地建成环境对“80后”群体通勤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寻求高密度城市建成环境优化和减少机动化出行的规划证据。
二、数据与方法
本研究使用了复旦大学社会研究所于2013年进行的长三角社会转型调查(FYRST)数据。调查对象为24~33岁、出生在上海、有稳定工作的80后中国居民(N=1137)。通过构建广义结构方程模型来探究职住地紧凑度与通勤行为之间的关系及路径。具体来说,因变量是通勤模式选择,包括积极方式通勤、公交通勤、电动车通勤、小汽车通勤(参照组)。中介变量是通勤距离和汽车保有量。自变量是职住地紧凑度(由人口密度、就业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道路密度、地铁密度、公交密度、市中心邻近性等变量拟合成的潜变量)。此外,模型中还控制了性别、年龄、户口、受教育程度、婚姻、就业、家庭收入、家庭结构等社会经济属性变量。
三、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职住地紧凑度对年轻人的通勤行为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居住地紧凑度的影响更大。具体而言,相较于小汽车通勤,居住地和就业地紧凑度均与公交通勤呈正相关,居住地紧凑度还与电动车通勤呈负相关。第二,居住地紧凑度通过减少汽车保有量和缩短通勤距离两条路径,间接影响了年轻人的通勤行为。具体而言,居住地紧凑度通过减少汽车保有量增加了积极通勤、公交通勤和电动车通勤;通过缩短通勤距离间接增加了积极通勤和电动车通勤。第三,就业地紧凑度和年轻人通勤行为具有直接影响,但并未观测到汽车保有量和通勤距离的中介作用,说明就业地建成环境可能通过其他路径影响年轻人的通勤行为,需要未来进一步探究。
这些实证结果对减少年轻人的机动化出行有着重要的政策含义。首先,促进居住地和就业地的紧凑发展是必要的,这能减少年轻人小汽车通勤的行为。此外,为了鼓励年轻人采取积极的交通方式通勤,城市规划者应更加注重规划和建设紧凑的居住地,因为它们比紧凑的就业地有更大的影响。其次,城市规划者应该认识到,紧凑型居住地可以通过减少汽车保有量和缩短通勤距离,促进年轻人以主动模式、公共交通和电动自行车代替驾驶小汽车上下班。因此,促进职住平衡,增加工作和交通的便利性,将有助于减少小汽车通勤。第三,城市规划者应该考虑紧凑发展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影响差异,并建立一个鼓励儿童、年轻人、老年人和其他特殊群体参与积极交通出行的城市环境。
[研究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01184;42071210)、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7ZD06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0M681227)、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2020161)]